非雷達管制,是許多雷達管制員都曾接受過但卻又極為陌生且鮮少有應用機會的訓練。在距離上一次非雷達管制訓練超過4年的我,因為訓練政策的改變又"有幸"再次"重溫"這一項困難又充滿挑戰的管制模式 
非雷達管制 NON-RADAR,是"不是"雷達管制嗎? 標準一點地描述應該說是"不運用" 或"沒有"雷達時的管制方式。在某些地區會稱為"程序管制",更清楚地描述其運用飛航程序進行管制的方法。實施非雷達管制作業時,管制員不會控制速度,不會給予航向,在非必要狀況下不會給予直飛。高度必須問飛行員,位置也必須問飛行員,所以通話量極大。飛機彼此之間的間隔遠得不得了,一切都是依照航空器的操作誤差、導航台的誤差等等因素成建立出來的遊戲規則。(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ATMP 第六章)

過去的非雷達管制訓練之所以難以派上用場,除了雷達設備頗為穩定外,主要民航人員訓練所過去訓練管制員的管制程序乃超過10年以上的舊程序。這些程序在歷經時代的轉變後,早已不復見於現行的飛航程序中,想要運用還得口頭頒發程序給飛行員,非常不切實際。
參考: http://blog.yam.com/ming010/article/8728577 
(您可以搜尋"航管訓練"中的相關文章,在"航管知識"中也有幾篇相關的)

但是非雷達管制訓練事實上除了在雷達系統部分或全部當機時是重要的救急程序外,他其實是實施雷達管制時頗重要的一個概念。很多時候,雷達管制下其實是採用非雷達的程序在進行的,也就是雖然雷達看得到飛機,但是飛行員遵守的程序等等規定以及管制員在管制時所採用的規定,卻是應用非雷達的概念。例如遵循程序飛行的飛機不可頒發低於公告程序高度的指示,即使雷達看得到也一樣,或是雷達引導回到公告程序時必須遵守公告程序的最低高度這樣的作業都可說是其應用。而雷達在這時候的功能,是用來縮減航機之間的隔離以及監看航機是否有偏離航道或高度是否有錯誤等等的工具。

從今年開始,航管進階班的非雷達和雷達管制模擬訓練都轉移回到了單位來進行(我不太清楚故事的緣由,或者高雄近場是否回高雄實施這類的細節),再加上前年啟用的ATMS系統上有一些非雷達管制的輔助功能,因此單位主管決定開發一套全新的作業模式,而非常榮幸地我也被遴選為這次訓練的三位教官之一。

單位裡,除了辦公室進行所有文件的彙整和對外上簽呈報及安排訓練所需的支援外,另外,還有3位直接施訓的教官團、擔任後端飛行任務的模擬機操作手和模擬飛行員,以及依照教官團需求進行模擬機題庫的建置與修改工作的建置小組,動用人力可說是非常龐大,但是因為直接由辦公室在排班時同步安排,所以大家反而比較容易計畫。而每個小組也都為這個訓練付出非常多的時間,數次的加班、測試、會議討論,甚至在LINE裡面交換資訊,整個凝聚的精神可說是非常讓人感動。

雖然前置作業時間真的有點驚人地短,另外兩位學長和我也在收到相關的"甜不辣(保護空域的template)"資料後,依照ATMP的精神,計算出相關的隔離點,並且將繁雜的隔離點進行適度整合避免造成過多的複雜記憶。使用的程序是現行的RNAV程序,搭配幾架從中國或日本飛往松山機場的航機(這些將使用傳統的助導航設施),並且為了訓練需求,設定RNAV程序僅使用1NM保護空域,傳統助導航維持5NM保護空域,雖然不像過去的訓練是松山和桃園同時在起降,但是要介紹完整個作業,也得花上點時間,記得最後考核前航訓所教官前來熟悉,我花了將近30分鐘才把所有的隔離作業都介紹完。


跟學長們攤開圖來規劃作業程序


討論完成後必須文件化,也是這次的工作重點之一


第一次進行測試時,學姊在擔任模擬飛行員時的筆記



第一次虛擬飛行員的教學和試作,題目一結束全部人都嚇壞了,很久沒看到那麼熱烈的討論畫面


除了管制程序,因為使用ATMS系統的Flight Plan Track(這是系統依照飛行計畫搭配航空器性能和相關時間,在監視螢幕上產生的目標,他會移動,但都是計算出來的位置,而不是真正飛機的所在,所以當飛行員進行位置報告後,管制員還必須進行位置更新的動作),使得管制紀錄模式有大幅的改變。
有趣的是,我們以為FP track可以給學員更清楚的飛機位置畫面,但實際上學員的感受是,他的眼睛看到的一直在騙他們,因為當看到track就會"相信"他在那裏,但事實上飛機可能還在holding pattern繞著圈還沒離開往前,其實這視覺得輔助,還是無法取代心中的畫面的,在使用紙本管制時,反倒沒太多這樣的困擾了。
我們其實都比較傾向維持使用紙本管制條,但是辦公室傾向主要運用螢幕資料,為此我們還發展出了一套螢幕註記的方法,包含高度的指示和確認,以及位置報告、待命等等的方法,其實還真沒那麼簡單呢,也因此,訓練過程中也發生了學員因為系統操作和管制思考同步進行帶來的高負荷量,而嚴重地受到打擊。

集眾人之力,我們很快地備妥了訓練所需的資源,然後兩個學員報到,開始了為期3周的訓練。

說真的,這兩個學員真的有點可憐,因為兩個人,只能輪番上陣,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這麼繁複的東西是需要時間去消化並內化於管制作為內的,緊湊的課程其實會大吃不消。事實上我們的擔憂也的確反應在過程中,原定的8個題目到最後只進行6題,當然,這也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6題其實已經大致達到我們所需的訓練內容了。

除了使用ATMS系統外,我們仍保留了幾堂紙本管制條的作業,用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全面當機,連系統都無法使用時如何運用紙本管制條。對學員來說,這些註記又像是全新的東西,仍然有跨入的門檻困難。我們當初的訓練和後續管制工作都是從紙本開始,所以這些又多又快的管制條註記即使多年未用也仍然難不倒我們,但是現在的近場台新進已經在無紙環境一陣子了,這些還真是頗為陌生,無法一邊發許可一邊寫,無法聽到飛行員說的話馬上寫,更不用說還要依照飛機順序移動管制條順序這件事情了。

跟著學員一起進步,陸續在課程中補足之前未考量的隔離標準,所有資料也越趨完備。雖然過程中也因為學員面對事情的角度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而讓管理階層與教官們傷了一下腦筋,一直在訓練過程中始終因為小小的疏忽而沒有隔離的狀況終於在期末考核前的最後一天達成了。第一次考核只通過一位,經過一周的密集訓練後也順利地通過考核,進入下一階段的雷達管制訓練。

這次的非雷達訓練其實有趣之處在於他的靈活,和過去感覺有點死背不太一樣,他只要一個決定不一樣,後續的結果就會全然不同,但這樣的靈活就是我們希望的。雖然真的要使用在實際作業還需要管理單位對於隔離標準再進一步地進行法規檢視和認證,但是一旦和於需求,我們也等同建立了一套可以運用的管制程序(當然還有更多需要補足的),也同時讓非雷達管制和雷達管制的訓練有更加明確的銜接。完成了這一次的訓練,我真的非常非常以台北近場台的參與團隊成員們為榮啊。

2013年從01/02~02/08,發展到訓練完成的期間,真的是開啟這一年的第一個精彩!


某一天,我感覺怎麼樣就是會有小問題,於是我採用兩個訓練模式。
一個就是兩人輪流至飛行席做飛行員端的無線電通話,並且中途進行席位交接
另一個則是再次採用紙本管制且不給予任何螢幕參考,建立大腦的心中畫面
然後不一樣的哀號聲又出來了...


 

以下是我在第一次試做時進行的錄影紀錄...  很無聊,也不清楚,有興趣的就自己看吧...  ^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