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0.2  航管許可、開車後推及滑行程序
 2.開車及後推
  1.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地面管制作業

    1. 自23:00至10:00UTC,使用APRON B、APRON C 及REMOTE-PARKING APRON (601~615)航機呼叫“臺北地面管制”121.6 MHZ,使用其餘停機位者呼叫“臺北地面管制”121.7 MHZ。自10:00至23:00UTC,臺北地面管制121.7 MHZ。
       


       

上面是3/7版的飛航情報指南內文。
終於,在時空背景的變化下,臺北塔臺的南北地面管制分席在2013年3月7日正式實施了。

這個分席作業事實上在2006年就已經提出來,當時同時研究的還有南北跑道,因為當時的航行量因為航空貨運變得非常大,地面管制呈現難以負荷的問題,且跑道因為南北機坪流量不均,常導致跑道使用效率降低,因此同時也規畫了南北跑道起降分流的作業。但是在當時因為諸多因素並未被上級接受,甚至連當時支持我們的台長還被上頭K了一頓,讓我們大家都覺得悶弊了,於是就這樣子又多年來讓所有的飛機擠在同一個頻道,地面管制頭轉來轉去忙得要死,只有在繁忙時段多開一個車輛席來幫忙對地面車輛"回話",真正的許可還是得詢問地面管制席之後由車輛席帶轉,每個地面管制席練就千手千眼觀音的功力,但飛機事實上都無法真的好好地被照顧。後來SARS發生了,經濟衰退了,航行量大幅下降,這個議題也就沒有出現,直到兩岸直航開始讓航行量成長,然後年邁的桃園機場已經開始呈現老態到處貼膏藥,地面運作的危險再次上升,上級也開始支持這樣的做法,因此再次浮出了抬面。

要推動這樣的作業其實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被完成,除了程序之外,塔臺的人力是最大的難題,因為多開席位就需要更多的管制員,如果人力不足,就原有的管制員會讓大家一直上班,造成的疲勞危險也不是分席可以補足的了,因此我們等到去年年底訓練出來一批新人直接留在臺北塔臺,並在過年後配合AIP的公告時間(聽說的)實施。其實目前人力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只能先在0700L-1800L間實施,晚上拖機很多其實也有分席的必要。

除了人力,因為桃園機場的地面管制車輛所用的頻道是直接燒死在車機上,而非任意調整,因此地勤單位需要針對裝備進行處理,當然不是所有的車子都需要,只有會跟塔臺連絡的拖車頭和巡場車輛才會被要求要燒頻道。這個同時我們也要求場面車輛必須陸續裝上ADS-B好讓我們在地面的監控可以更加全面。

在前置作業結束後,塔臺也開始對地勤單位實施簡報,同時對塔臺內部進行教育訓練,這時候發出聲音最多的反而是塔台管制員自己了。 因為還是有需多人認為"我本來就可以管得起來幹嘛要分","分了協調多很多這樣很麻煩"..等等的。 的確,這些都是考量的點,但是過去的管得起來我覺得是高風險的,至少不能專注在單方向的場面用目視監看就是個大問題,至於協調是一定會發生,但事實上要看場面的配置。去年曾經試做過7天,場面狀況還滿正常,就沒有太多協調,大家也覺得工作量很舒服。這幾天WC剛好在施工,這時兩邊的飛機就真的會需要比較多的協調,而三天下來塔台管制員其實已經逐漸找到一個模式了。當然也陸續出現一些想法,就有待接下來大家的整理了。

其實很多的作業模式還是受限在桃園機場這個可怕的設計,因為他根本沒有太多轉圜的運用空間,導致綁手綁腳,可是單一波道過度繁忙,航機的安全容易出現漏洞,分席還是終究有他的好處存在,也比較可以提供更為細膩的服務,有更多時間去做更多管制的思維。

不管是好是壞,我們都要往前走了....

                                ︿南地面管制  ︿05跑道的TWR︿北地面管制 ︿23跑道的TW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