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飛航管制角度看 蔡立委的遷建松山機場至淡海所產生的問題 這兩天有些朋友在我的facebook上貼了蔡正元立委提出的松山機場計畫。姑且不論此計畫到底真的是否有效益,但是針對其文宣品中的其中一頁,這可不是他所想的那麼簡單。以下就簡單以數張圖片來做討論




 
因為目前松山機場設置在市中心,其距離市區的優勢是造成目前松山機場可以在高鐵時代起死回生的一大原因。將松山機場移至淡海後,距離變遠,和桃園機場就沒有太多的差別了。桃園機場捷運雖然設站多,但是其中有部分為直達車,行車時間並不見得會造成其劣勢。但是一旦淡海機場開通,距離市區的遙遠將可能使原本所有優勢盡失,不僅失去所有首都城際航線的吸引力,更可能進一步扼殺原本就慘澹經營的國內線市場。

 
 現在的桃園機場和松山機場,地理位置為東西並列,間距約17海浬(約25公里)。這兩座機場在起飛和降落階段雖稍有影響,但是在正常的狀態下,還可維持"各玩各的"的管制模式,也就是以目前的3海浬雷達隔離模式下,彼此離到場並不會互相影響。(請見下圖)
左側路線是桃園機場的離到場以及重飛路徑,右側彩度較高者為松山機場之路線,因桃園機場南跑道(05R/23L)間距和松山機場的到場有足夠雷達隔離,所以可以彼此互不干擾。但注意看距離標示的箭頭下還有一條黃線,那是桃園基地的跑道,那條跑道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因為他和松山機場的到場距離不足,所以一旦有桃園基地的飛機要起飛或降落,松山機場的飛機都必須要跟他保持隔離,甚至必須要因此等待而造成延誤。這也是桃園國際機場的第三條跑道並不適合使用該條軍方跑道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在航管使用備份系統時,因為需要使用5浬的雷達隔離,各位可能很難想像,桃園機場起飛,跟松山機場降落,是必須要排順序的,也因此,延誤變得非常厲害。

除此之外,空中的路線雖然在機場範圍15浬內影響不多,但後續的影響卻非常可怕,在松山機場逐步開放往大陸和日韓的班機後,其實對台灣北部的飛航安全產生非常多的潛在危險,管制員也因此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 (請參閱 
http://blog.yam.com/ming010/article/18586695 )

而計畫中提到了韓國仁川機場和金浦機場之間的關係,雖然近但是兩相互補,這點事實上蔡立委可能不了解,這兩座機場的模式跟現今的松山和桃園非常類似,乃是東西並列,所以離到場看似可以各自為政。但是因為北韓的關係,這兩座機場的部分起飛飛機事實上是往同一個區域鑽進去,兩者之間還是有干擾的狀態。但至少對於進場降落和離場放行來說,還不至於有非常嚴重的影響。(請見下圖)


較多藍色的是仁川機場,往東邊一點可以看到金浦機場,這兩座機場的距離在台灣來看算遠的了
 
 
但是"新"松山機場計畫的所在地跟桃園國際機場卻是並列一線,而且彼此之間的間距只有約12浬的距離。這樣的關係讓我們很快聯想到桃園國際機場跟新竹機場的狀況,但是這兩座機場前後間隔將近20浬,可是新竹起飛時,桃園機場的飛機就必須要保持垂直隔離,極端狀況當新竹使用23跑道,桃園使用05跑道時,最後進場航道(俗稱的五邊)完全共用,飛機所受到的干擾極嚴重,所幸這兩座機場距離還夠,所以還有解套空間,只是不能如平常那般直接般發許可。

可是"新"松山機場呢? 先看下圖

黃圈是我粗抓的"新"松山10海浬範圍圈。中間的黑線是跑道位置,紅線是進場航道(或離場航道的路線),在他西南邊的圓圈,就是桃園機場的10浬範圍圈,兩條平行線就是桃園國際機場兩條跑道的延伸線。可以看到,桃園機場只在"新"松山機場的12浬外左右。 這中間到底代表的是甚麼呢?

歌星有個女神卡卡,台北就會出現個機場卡卡!
就是>>桃園想起飛,松山無法進場降落。松山想降落,桃園也不能降落。 卡到翻天!
卡的背後意義就是>等,等的意義就是DELAY!

 先不要看桃園,松山機場的路線可能是這樣(先以05跑道方向起降為例)
松山機場的飛機來自馬祖,金門澎湖,台灣的東西岸,以及日本韓國大陸。意思就是四面八方都會有飛機過來,起飛後也必須往各處四散。因為地形關係,如果從陸地來,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山,這和現在的松山差不多。但是問題是,這些山所造成的地形,對於"新"松山機場的進場航道是不是能達到法規對於儀器降落系統(ILS)進場所需保護面所需要的要求?甚至台北港的那些貨櫃吊車會不會造成根本不能裝設ILS呢?如果一座機場不能裝設ILS,他的無效飛行機率就會變高,尤其桃園海岸邊春季的霧就可以直接讓這座機場關門大吉。

而起飛的飛機因為陽明山的關係,必需要至少爬高超過5000英呎才能開始轉彎,反過來說,就是當"新"松山使用往西南方向起降時,飛機都要帶很遠才能進場,因為山在那裏!

在上圖,我標出了3000英呎和1500呎兩個標記。這是飛機要安全穩定地進場降落,距離機場位置和高度之間的關係,太高,對於飛機進場會造成危險,所以這幾乎是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空間。好,那麼,問題在哪呢? 我們配上桃園機場的路線。

大家是否看到這兩座機場的路線有重疊的多厲害呢?
飛機路線不重疊很難,但問題在於怎麼個重疊法才不會有問題。
上圖的重疊法,就是最大的問題,而且這還只是拿兩座機場都使用相同方向的跑道來看。

已離場路線來說,桃園機場往日本美國的方向會完全飛在"新"松山機場的上空,也就是說,除非程序重劃,否則松山機場在桃園放行往日本和美國的飛機時,不可以有飛機降落,如果要同步起飛高度也必須要有垂直隔離。桃園機場往美國飛機都是滿油狀態,飛機爬升性能差,松山機場可能被迫壓在低高度,別忘了其東側是陽明山,爬不過5000呎轉不回來,耗油耗時。如果要把桃園機場路線重劃到海上,那麼到場航線也必須修改,可能必須大幅改至使用陸地,概念圖大概如下。
 
 
但是離場路線的問題雖然可以解決,但是"新"松山的到場跟桃園機場的起飛和降落是完全沒有調整可能的。

由於前面提到的穩定進場需求,前往"新"松山機場的飛機在桃園機場東北側約3浬必須降至至少3000英呎,但是這時候只要有任何一將降落桃園的飛機重飛,將立刻造成難以避免的隔離不足,可以說是飛安上非常大的隱憂。雖然您可以說桃園不能立即轉彎嗎? 但是因為桃園機場也有地形限制,也不是說轉就轉的。此外,飛機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重飛的,因此難保其衝突可以被避免。光是兩座機場的同時進場就會造成非常大的危險,這時候的解套方法>松山機場跟桃園機場同時排順序。
這是一個多麼愚蠢的做法啊?當松山機場有飛機要進場時,桃園機場的飛機至少要跟在他後面4-5浬,也就是說,除了松山機場單一跑道必須10浬一架進場外,連桃園機場雙跑道運作的機場都必須10浬一架,還記得當桃園機場單一跑道10浬一架時,機場延誤的狀態嗎?


假設重飛的飛機在4浬轉彎,該位置也跟"新"松山無法達成安全的高度間隔
如果把上圖那一條虛線看成桃園機場起飛的飛機也是同理可證,只要桃園機場要起飛,"新"松山機場就別想要降落。如此推演下去,兩座機場的整體效率不僅嚴重下降,旅客的安全也因此受到嚴重的威脅。所以不僅沒有蔡委員說的相輔相成,反而是互相拖垮,在極重視燃油效率的現在,這完全是不可能被航空公司接受的。

別忘了,兩座機場的跑道組合是可能不同的,也就是"新"松山機場跟桃園機場會有對頭起飛,或是共用進場航道的問題。這時候甚至不是5浬一架可以解決,而是一架降落,第二架才可以在10浬開始進場(別忘了飛機為了任何安全因素是隨時可以重飛拉起來的),到時候台灣的新聞可能三天兩頭就看到"空中驚魂"的標題,或是旅客因為延誤在航站裡打地勤,或是看到航空業者關閉了某些國內線的航線。因為這兩座機場,本來就不應該這樣排列。

此外,松山機場其實還帶著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他們是醫療救護的重要基地,也是總統專機所在的地方。如果這些功能都跟著一起被移走,"新"松山機場真的能取代嗎?所以綜觀上述以飛航管制的角度來看這個"新"松山機場的計畫,是很難能獲得支持的。

桃園機場本身狀況不好,政府更應該將經費投注在這座機場的後續發展上,真的要遷建松山,那也應該是整合至桃園機場去,將機場規模擴大,而不是蓋一個風險更多的海上機場啊。

很抱歉蔡委員,這一篇可能會打擊到您,也可能讓您過去花費的時間金錢都沒有得到回報,但是還是需要請您思考一下,怎樣才是對大家最好的,那才是整個社會大眾所需要的啊。 還請您諒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