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短短15天的雷達課堂課程一下子就結束了.區管中心的同學們帶著歡笑來,又帶著歡笑離去.喧鬧的教室頓時間又安靜嚴肅了起來.尤其進入了雷達LAB階段,一個鄰上戰場前兵棋推演般的重要階段,也是航管生涯中最後一個階段的長期訓練課程了.
前面兩週的課程雖然短,可是內容依然吃重.以飛航管理程序第五章"雷達"為主軸的課程安排,從雷達原理,到航管法規中相關的雷達作業,字字珠璣,無一不是重點,讀起來也倍感沉重,尤其腦筋好像關起來不接受任何新知一樣,讀到的東西似乎一直無法寫進腦海的長期記憶中,偏偏這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依據,怎不令我心慌.
由於雷達不過是一套運用無線電原理的裝備,所以有諸多的限制存在.因此了解雷達的特性和相關作業要求對我們來說是絕對不能少的.FAA在航管法規的撰寫即循序漸進逐一探討,從雷達使用時的系統檢查,使用次級雷達的相關注意事項,到提供雷達服務前最重要的識別(也就是如何確定雷達目標就是你要服務的對象),雷達席位間識別的轉移所應注意的事項,使用雷達的隔離標準,雷達引導,速度控制,以及雷達環境下的離場和到場...等等.不過十幾頁的內容在未來的幾十年內都將是我們工作時最重要的依據,當然需要多花點心思去仔細研讀.
空中的航機之間隔離方法有很多種,只要一種成立就算是有安全的確保,在前幾個月跟大家介紹的非雷達管制就是一部分.他們運用的有"前後隔離.左右隔離.垂直隔離和最初隔離",因為看不到空中的飛機,所以前面幾個隔離的標準除了垂直隔離外,都會造成效率上嚴重的空間時間浪費.雷達導入飛航服務之後,因為可以看到飛機的位置,所以飛機間的間隔就可以縮小很多.此時因為雷達的技術和限制則會分成5浬和3浬的不同.要能使用這樣的隔離,必須要先建立正確的識別,確定了服務對象位置後才可以開始.在這之前,即使在雷達幕上面看到飛機,只要沒有完成識別告知RADAR CONTACT,就必須要先維持非雷達的隔離.此外因為現在的飛機上有迴波器會回應次級雷達所傳出的詢問波,所以雷達上會出現飛機的電碼和高度,這些都可以提升更多的服務.當然,次級雷達或是迴波器也會有壞掉的時候,這時候又該做些什麼...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滿頭泡了.. 呵呵.
課堂課之後,緊接著就是雷達部分的模擬訓練.由於雷達的席位也是一個人機介面,處理著管制員和飛航資料與雷達信號間的互動.所以在LAB之前還2小時時間學習訓練所的雷達模擬機該如何操作,如何設定雷達幕上的相關資料,甚至大家也必須要陸續學習教官台的操作,未來大家將會輪流擔任虛擬飛行員的角色.此外,要管制當然得先知道飛行員與管制員間共通的"語言"-飛航程序,訓練所目前所使用的程序是在台北近場台所有離到場程序大改名前的儀航程序.飛行路徑大致和現在一樣,但是程序名稱有很大的出入,如汐止2號東埔過渡(現在的ST3T).但是因為大多和非雷達LAB時代的程序沒有很大的差別,還算是好記.只是這次要記的程序就多上了許多,光是松山機場就有十幾個程序要記.當然這是管制員的基本功,馬虎不得的
LAB的第一課當然是從雷達識別開始,只是和非雷達不一樣的,雷達的LAB第一題就已經出現了八架飛機,陸陸續續從松山機場起飛,我們也必須假設松山機場的低高度沒有雷達涵蓋,也沒有自動放行,所以塔台要放起飛前會跟近場台申請,所以我們必須要在未識別的飛機間進行非雷達隔離,儘快使用各種方法(IDENT或是飛行員報位置)達成識別後開始提供雷達服務,並且學習如何將識別交給鄰區,飛行過程中也必須要隨時保持監視,所以教官會突然關掉飛機的迴波器甚至把整個目標都搞掉.此時又得趕快處理,處理這個漏了那個,八架飛機一下子就把我們給搞的暈頭轉向了
只是這段日子也一件很讓人遺憾的事情發生,一來是這位學長的生涯規劃,但是調不回自己的原單位也增強了他離開的意志,頭一次遇到在我身邊的同事申請辭職的事情.這件事情造成了眾人的錯愕,當然也覺得很可惜.當然學長下了這麼重大的決定一定是經過了審慎的思考.祝福他在離職後生活快樂順心.
雷達LAB剛開始,希望未來的一個半月可以跟著進度好好學習...
前面兩週的課程雖然短,可是內容依然吃重.以飛航管理程序第五章"雷達"為主軸的課程安排,從雷達原理,到航管法規中相關的雷達作業,字字珠璣,無一不是重點,讀起來也倍感沉重,尤其腦筋好像關起來不接受任何新知一樣,讀到的東西似乎一直無法寫進腦海的長期記憶中,偏偏這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依據,怎不令我心慌.
由於雷達不過是一套運用無線電原理的裝備,所以有諸多的限制存在.因此了解雷達的特性和相關作業要求對我們來說是絕對不能少的.FAA在航管法規的撰寫即循序漸進逐一探討,從雷達使用時的系統檢查,使用次級雷達的相關注意事項,到提供雷達服務前最重要的識別(也就是如何確定雷達目標就是你要服務的對象),雷達席位間識別的轉移所應注意的事項,使用雷達的隔離標準,雷達引導,速度控制,以及雷達環境下的離場和到場...等等.不過十幾頁的內容在未來的幾十年內都將是我們工作時最重要的依據,當然需要多花點心思去仔細研讀.
空中的航機之間隔離方法有很多種,只要一種成立就算是有安全的確保,在前幾個月跟大家介紹的非雷達管制就是一部分.他們運用的有"前後隔離.左右隔離.垂直隔離和最初隔離",因為看不到空中的飛機,所以前面幾個隔離的標準除了垂直隔離外,都會造成效率上嚴重的空間時間浪費.雷達導入飛航服務之後,因為可以看到飛機的位置,所以飛機間的間隔就可以縮小很多.此時因為雷達的技術和限制則會分成5浬和3浬的不同.要能使用這樣的隔離,必須要先建立正確的識別,確定了服務對象位置後才可以開始.在這之前,即使在雷達幕上面看到飛機,只要沒有完成識別告知RADAR CONTACT,就必須要先維持非雷達的隔離.此外因為現在的飛機上有迴波器會回應次級雷達所傳出的詢問波,所以雷達上會出現飛機的電碼和高度,這些都可以提升更多的服務.當然,次級雷達或是迴波器也會有壞掉的時候,這時候又該做些什麼...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滿頭泡了.. 呵呵.
課堂課之後,緊接著就是雷達部分的模擬訓練.由於雷達的席位也是一個人機介面,處理著管制員和飛航資料與雷達信號間的互動.所以在LAB之前還2小時時間學習訓練所的雷達模擬機該如何操作,如何設定雷達幕上的相關資料,甚至大家也必須要陸續學習教官台的操作,未來大家將會輪流擔任虛擬飛行員的角色.此外,要管制當然得先知道飛行員與管制員間共通的"語言"-飛航程序,訓練所目前所使用的程序是在台北近場台所有離到場程序大改名前的儀航程序.飛行路徑大致和現在一樣,但是程序名稱有很大的出入,如汐止2號東埔過渡(現在的ST3T).但是因為大多和非雷達LAB時代的程序沒有很大的差別,還算是好記.只是這次要記的程序就多上了許多,光是松山機場就有十幾個程序要記.當然這是管制員的基本功,馬虎不得的
LAB的第一課當然是從雷達識別開始,只是和非雷達不一樣的,雷達的LAB第一題就已經出現了八架飛機,陸陸續續從松山機場起飛,我們也必須假設松山機場的低高度沒有雷達涵蓋,也沒有自動放行,所以塔台要放起飛前會跟近場台申請,所以我們必須要在未識別的飛機間進行非雷達隔離,儘快使用各種方法(IDENT或是飛行員報位置)達成識別後開始提供雷達服務,並且學習如何將識別交給鄰區,飛行過程中也必須要隨時保持監視,所以教官會突然關掉飛機的迴波器甚至把整個目標都搞掉.此時又得趕快處理,處理這個漏了那個,八架飛機一下子就把我們給搞的暈頭轉向了
只是這段日子也一件很讓人遺憾的事情發生,一來是這位學長的生涯規劃,但是調不回自己的原單位也增強了他離開的意志,頭一次遇到在我身邊的同事申請辭職的事情.這件事情造成了眾人的錯愕,當然也覺得很可惜.當然學長下了這麼重大的決定一定是經過了審慎的思考.祝福他在離職後生活快樂順心.
雷達LAB剛開始,希望未來的一個半月可以跟著進度好好學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