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資越來越多, 同學越來越少.... 
就在幾周前, 從同事的口中得知同期同學JH要離開管制單位, 一陣錯愕襲上心頭.

其實航管生涯的這十年間, 身邊已經陸陸續續離開了不少的同事. 有些是資深的督導或教官, 台長們依序退休, 有些是選擇不同的人生方向, 雖然仍在管制圈但是離開前線作戰單位, 前往總台或是民航局航管組的相關單位繼續為這個環境共同奮鬥, 而也有少數則是在符合特考任職條件後, 轉調至其他的公務單位.

滿多朋友問我:"航管可以當一輩子嗎? "
"可以啊, 如果你想要的話"我的回答通常是這樣

但很多時候, 這個"想要"會因為周遭環境的因素而成了一種奢侈

其實管制壓力當然是有的, 只是大多可以因為團隊的工作而共同克服. 所以真的說是管不下飛機而離開的其實不多.. 少數因為發生管制案件而萌生退意轉調單位, 少數則是發生了太多次而被迫離開, 也有部分是因為實務訓練無法完成而離開(咦, 怎麼這樣寫起來好像很多?) 但回想起來真的因為這個因素離開的並不太占多數

體能和健康的壓力是另一個因素, 尤其台北的兩大單位台北區管中心和台北近場台這種需要在半夜工作的單位, 如果沒有穩定的運動和飲食習慣來配合,長期下來其實對身體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但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撐下來了, 只是隨著年齡有時年度體檢報告出現前總讓人心驚膽懺, 但其實周遭目前除了有些同仁爆肝暫時休養一段時間重新獲得體檢證之外, 還不常看到因為身體離開的例子

其實最多的就是家庭因素了! 滿多的第一線管制員為了照顧孩子, 選擇離開值班單位而前往業務單位任職,藉由朝九晚五的穩定時間和固定的周休假期能夠陪伴孩子成長. 這是一種選擇, 就要看家庭如何平衡父母工作時間和孩童照顧與接送所需要的時間.但是行政單位的業務負擔事實上也不比線上輕鬆.線上的壓力是即時是瞬間的, 行政單位的壓力是長期的(但也可能是即時的), 所以是不是能夠非黑即白地去做分界, 其實也還有保留空間. 

當然啦,也有志向遠大想將自己的抱負往外推而"主動"離開的,但我想不出幾個就是了!  哈哈~~ 至少在"目前的"航管單位看起來是如此

本班航管61期是個滿特殊的期別, 因為經過了數年僅招收高中畢即可報考的四等員級特考後, 61期是近年來首度恢復三等高員級特考, 當時大批現職管制員也回頭重新考試,考過等於直接升等(據說可以少花10年功夫), 因此招考了30名管制員,其中僅僅10名是全新的管制員.加上一名曾離開管制單位又回來而被上級要求必須重新受訓的58期學姊, 所以本班實際受訓時只有11個人一起上課.而經過了這10年, 已經走掉了3個人. 而幾乎都是因為家庭和健康因素而離開... 而其中一位因為當時遠在台東塔台, 為了家庭選擇哩離開而調回台北, 另外兩人則都是從區管中心退出...

或許上級可以思考, 為什麼第一線人員需要為了家庭而脫離第一線工作, 他們真的不想嗎? 為什麼第一線工作除了壓力之外, 需要犧牲那麼多? 是人力不足導致工時過長? 還是工時之外的外務又過多? 當然每個人可以承受的工作量不同, 只是如果長時間累積, 難保大家不在疲倦的狀態下發生問題... 只是管制員的員額有限,特考招考速度又超級慢, 似乎在人力的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是人們來來去去,補進來的人力幾乎只是打平或微幅成長而已啊! 再加上行政單位不斷對第一線人力招手,壓住線上管制員最高職等讓前往行政單位成了一種利多, 雖然增強了後勤的能力卻也同時消耗了第一線的資源, 要在儲備的幹部培訓和第一線品質的維持間尋找平衡點,我想長官們也有得傷腦筋了!


回過頭來, JH的決定我想也是無奈, 但是無論如何, 人生就是取與捨的過程, 不論取了甚麼, 捨了甚麼, 自己的決定, 都必須要由自己負責, 面對他, 然後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走出一條漂亮的軌跡! 照亮這條路上, 路旁經過的每一個人事物! 即使我們不再共同為飛安奮鬥, 但是我們都是社會運轉的一顆螺絲, 我們將在不同的位置繼續奉獻我們自己!

祝福你, 我的好夥伴, 好同學!!
讓我們一起繼續努力吧, 在不同的位置上~!
(而且你很快地職等就會比我們高高高高高~~很多了!!)


要在北管同時遇到那麼多位同學真的很難得!! 這是10/05啟用典禮當日


歡送JH(照片最右)的小聚餐, 說聚餐也不過找到3個同學以及訓練所當時的班導師,很疼我們的DM教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