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事件之後幾年,桃園機場終於設置了場面雷達,但是當時最後定案指擺放了一個雷達陣地,也就是一期航站對面那個灰色高塔上很像船用雷達,轉得飛快的那個"竹蜻蜓"。
但是一顆雷達擺在那的問題就是雷達死角很多,雷達塔下的EC滑行道和被二期航站遮蔽的WC滑行道都看不到。客機坪內也看不到,而華儲在貨運站蓋了一座新倉儲建築後,更是嚴重地遮蔽了23跑道頭的雷達信號。終於,這些死角將要由新引入的搜索方式補齊了。
這個新的搜索裝備是運用現在越來越普及的"多點定位系統(Multilateration, 簡稱MLAT)"。他的工作原理有點類似GPS(但不是用GPS定位),數個裝置不同位置的定位系統的天線和飛機迴波器回應後接收的信號時間並不同,這時候就可以記算出"到達時間"並轉成距離,數個距離的交點就是飛機的位置了。再搭配上了次級雷達電碼的接收,整合飛行計畫資料之後,雷達就可以進行主動式的識別,飛機的呼號就會自動掛上去啦。
多點定位系統示意圖
有了這個新設備,桃園機場的死角終於被補齊了。而除了運用多點定位系統外,一些常上場面的車輛則另外在車上裝設了Mode S Squitter (Squitter: a burst of data. The term is used often in the context of aircraft radar transponders sending data to air traffic control facilities via a 1090 MHz transponder transmitter.),並搭配"廣播式自動回報監視(ADS-B),介由GPS定位後得知自己的資訊,並且發送給定位系統接收,而且會自動傳出自己的呼號,因此機場雷達上這些車輛會直接掛上名字。只是這個裝備據說每台要價10萬,很多公司配合意願不高。只是為了機場整體的安全,由其車輛在塔台看起來真的很小,花點錢換取更多的安全我想沒甚麼好妥協的啦。
ADS-B示意圖
即使飛機在WC,場面雷達也看得到囉,MALT的功勞
連走在機場勤務道路的車子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是靠ADS-B送出的資料定位
因為有了這些輔助,桃園機場從15號開始也多了一些相關的作業規定修正。有Mode S的飛機必須在後推時就要開啟迴波器,反之落地則需要維持迴波器開啟直到進入機坪。
http://eaip.caa.gov.tw/eaip/history/2010-05-20/html/RC-eSUP-2010-08-zh-TW.html
低能見度作業也修正了,過去第二階段時強制的區塊隔離這時候已經變成由塔台視需要才使用。或者是當監控系統故障時才使用。作業比過去放寬了許多,在效率上也增加了許多,而飛機間的安全就仰賴這些裝備當做我們的眼睛了。
http://eaip.caa.gov.tw/eaip/history/2010-05-20/html/RC-eSUP-2010-09-zh-TW.html
其實機場監控系統到目前為止還是很基本的階段,到了最完整的階段,塔台還可以直接傳送滑行路線到飛機上,而飛機的螢幕上也會顯示其他地面車輛和飛機的位置。現在市面上還沒有這樣的裝備,即使出現了,航空公司願意花多少成本裝備也是值得討論。就像FAA在2020年將全面使用ADS-B,很多通用航空的小飛機擁有者已經都在哇哇叫了!這些都是題外話。
更完整的裝備代表的是管制員更多的責任,所以塔台ATC們加油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