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繁複的終端區域,路線錯綜複雜,航機彼此之間隔離彼此關聯,當接收到航機的飛航資訊時,該想些什麼?本文帶您一探究竟。(中高級難度)終端的管制空域內,航機運作的目的就是離場和到場,過境的航機算是其中的少數,航機依照標準離場、到場航線與進場程序飛行。終端空域通常狹小擁塞,航機在空域內留空時間極短,所以在非雷達環境下,終端空域內大多能運用的隔離方式為左右隔離和垂直隔離。偶而可以運用前後隔離的方法,但是機會極少。

要管制航機,首先當然得知道飛機的飛行路線,而且必須要知道非常詳細的細節。拿大家比較熟悉的中壢一號(ZL1)到場來說,它使用後龍的052幅向,15浬和30浬各自為PUTIN和ZONLI兩個網左轉的等待航線。到場航線最低儀航高度為5000FT,但中壢的最低待命高度為4000FT。諸如此類的資訊必須是管制員所熟記的。因為該下什麼高度,飛機報告他在後龍東北26浬或是距離中壢10浬他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都是這些程序中所能透露的訊息。

飛機不可能只有一架,接下來我們加入一架松山起飛的飛機,他是汐止二號後龍過渡(ST2HLT)加入W4到高雄。汐止二號起飛後爬升至2500FT即右轉定向SW接著加入後龍063幅向。汐止到後龍有44浬。噴射機約10分鐘,螺旋槳機約15分鐘可達後龍。最低儀航高度4000FT。此時可以計算,ZL1與ST2HLT使用後龍的幅向夾角只有11度,也就是所謂的對頭航跡,此時兩條路線飛機進出,勢必要使用垂直隔離直到兩架飛機相交錯。你可能會問我有可能在到場飛機到某個位置之前讓起飛的飛機爬到他的高度之上嗎?隔離標準是垂直隔離在預計相遇時間前的十分鐘就要達成垂直隔離,所以這一點根本沒有辦法使用。

那麼高度隔離到底要到什麼時候呢?因為他們都使用後龍的電台,所以可以使用後龍的測距儀來做檢查,ZONLI是後龍的30浬,那麼離場的飛機通過後龍30浬,到場的通過ZONLI就交錯過了。此時如果到場飛機不回頭繼續進場,那麼只要兩架飛機都報告通過30NM,那麼起飛的飛機就可以繼續往上爬。假設起飛的飛機起飛先爬5000,那麼到場的飛機下到6000呎,只要到場報告過ZONLI,離場也過了30NM,起飛的就可以繼續爬了。那麼你可以想想,如果到場的先到了ZONLI,可是離場的還沒到呢?過了ZONLI就要繼續下高度進場了,可是隔離還沒達成不能下高度啊!由此可知,此時可否通過ZONLI的取決權就在於起飛的這架飛機。在起飛為報告通過30NM前,ZONLI到場的航機就必須要在ZONLI的等待航線以6000Ft待命,此時只要起飛的報告30NM,那麼就可以發到場機「通過ZONLI六千,許可ILS10跑道進場」。但是絕對不能省略通過ZONLI六千這個部份。因為一旦發了沒有高度限制的進場,到場航機就可以用3500Ft的高度通過中壢,正好落入了嚴重的陷阱內。

為什麼說是個陷阱呢?
因為雖然起飛的飛機已經通過了30NM,但是到場的航機因為在等待航線內,所以他又回頭了,所以這時候飛機的位置可能又在後龍東北面20浬的位置而已,這時候如果沒有繼續保持六千的話,不正好又和起飛的飛機卡個正著?所以除非到場的飛機已經再一次報告通過ZONLI開始進場,否則兩架飛機都還必須視為尚未達成水平(等待航線與離場航線)或前後隔離(彼此穿越同樣位置),而必須要繼續維持高度1000FT的垂直隔離。

對離場這架飛機來說也是一樣,他通過30NM,並不表示他已經和到場飛機交錯過。因為到場的飛機就可能如我們所說還在等待航線中兜圈子。因為必須考量的誤差,等待航線有一定的保護範圍,那麼保護空域到底到哪裡?這時候就要看看使用等待航線的TEMPLATE來確認保護空域圖大小(目前的TEMPLATE應該是使用FAA標準的TERPS所套出來的)。



上圖中淡綠色的是ST2HLT的保護空域,淡褐色的是ZL1的保護空域,而ZONLI的周圍一圈一圈的就是ZONLI等待航線的保護空域。因為飛機相同的指示空速在不同高度在地速上會有差異,所以飛出來的圈子大小就會不一樣。除非經過確認,飛機在等待航線中的高度也不見得是確定的,所以你無法真的知道要用哪一個圈。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減少記憶的資料,所以大多使用FL140的保護空域。從圖裡面可以看出來當ST2HLT到達後龍東北面10浬時就已經脫離了FL140的等待航線保護空域範圍,這時候飛機就可以開始往上爬,不管到場飛機是不是已經報告通過ZONLI。

在管制條的擺置上,起飛的飛機必須先壓在到場的飛機之下,因為萬一起飛的飛機想請求爬升,必須往上看它上面的管制條是否有和他有關聯的飛機,落地的飛機想下降或進場則要往下看他下面有沒有和他有關聯的飛機。此時起飛的飛機報告到達30NM,不要急著把條子往上拿喔!因為到場的飛機還沒報告通過ZONLI。一旦飛機報告通過了(達成前後隔離),兩架飛機錯過,那麼起飛的飛機管制條就可以往上移了。如果在到場飛機通過ZONLI前,起飛的飛機先報告到達10浬,此時則是脫離保護空域(達成左右隔離),那麼也可以把起飛的條子往上拿了。這個原則並不困難,重點在於是否把該檢查的位置都檢查到。用「預計」或是「我判斷」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假設是A,降落是B,那麼通話大致如下:

B: APP: B over HLG, 11000, with information A

APP: B, APP, Taipei QNH 1013(因為要用台灣桃園機場的QNH為基準), cleared to Zonli, cross ZONLI at or below FL140(加這個限制是為了確保加入等待航線時,飛機會使用FL140以下高度,這樣才能運用FL140的保護空域大小), descend and maintain 6000, hold southwest as published, expect further clearance at XXXX, time YYYY.

B: (readback)

A: APP, A airborne, leaving 1200ft ST2 dep HLG transition

APP: A, APP, taipei QNH1013 (假設塔台已經先幫忙發過起飛壓5000,這時候就不需要給其他只是)

A: A, over SW

APP: A roger, report 30 miles northeast of HLG

A: (readback)

A: A, 30 miles northeast of HLG

APP: A, roger, [cross 10 miles northeast of HLG at 5000, cross HLG at 8000, maintain 8000(這個高度限制可以等到飛機實際報了位置才發爬高就好, 意思是保持五千直到通過後龍東北面10浬,過後龍八千,保持八千。但是發這個許可的另外一個前提,則是需確認B機已經通過後龍東北面10浬] report 10 miles northeast of HLG

A: (readback)

APP: B, cross ZONLI at six thousand, cleared ILS runway 10 approach, report leaving ZONLI

B: (readback)

>>狀況1: B先過ZONLI
B: B, over Zonli, leaving six thousand, commence approach

APP: B, roger, report outter maker(此時管制條移到A下方)

B: (readback)

APP: A, corss HLG at 8000, maintain 8000 (加過HLG限制是為了確認飛機在後龍交接時已經到達固定高度)

A: (readback)

>>狀況2 A先過10NM
A: A, 10 miles northeast of HLG(管制條移到B上方)

APP: A, roger, cross HLG at 8000, maintain 8000

A: (readback)

本文已經大致把終端區域內航機進行隔離的原則和方法介紹了,接下來,我們會談談更複雜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g 的頭像
    Ming

    守護天空的隱形人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